近期,网购日用品“缺斤短两”现象屡见不鲜,刺痛着消费者的神经。从500 棉签实收仅380根,到260张抽纸实际只有62抽,此类问题频发,凸显出电商市场中部分商家诚信缺失的严峻现实。(2月17日《半月谈》)
部分商家在日用小商品上的“小动作”可谓花样百出。有的商家在数量上偷梁换柱、毫不掩饰,还有的玩起了“文字游戏”,以“使用次数”偷换“张数”、用“重量”代替“数量”。这些行为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。
在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,“足数足量”本应是商家经营的基本准则,是不可撼动的市场底线,却被一些不良商家肆意践踏。不良商家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,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。一方面,日用小商品本身价格低廉且数量庞大,不少消费者不会花费时间精力去清点,即便被发现数量不足,若无确凿证据,商家也可以“正常误差范围”为由,用补差价的方式轻松应对。
另一方面,由于电商平台往往以销量、低价作为商品排序的展示机制,为了获得更多关注,一些日用品商家选择剑走偏锋,进行恶性竞争。尤其是在商品差异较小的赛道,中小商家为了获取展示位,吸引消费者目光,在供应链没有优势的情况下,通过减少数量来压低价格、冲击销量。
这种“缺斤少两”的行为危害极大,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破坏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,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,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长此以往,必将对整个电商行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。
此类行为涉嫌违反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《广告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挑战了法律的权威。面对这一乱象,多方需共同发力。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,遇到问题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维护自身权益,如遭遇商家欺诈,可要求三倍赔偿,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赔偿。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,严格落实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》,对违规商家严惩不贷,形成有效震慑。
电商平台也应反思并优化展示排序机制,引导商家进行良性竞争,营造健康的市场生态。只有各方携手,守住“足数足量”这一电商市场的底线,才能维护消费者对电商购物的信心,推动电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文/关育兵
责任编辑:姜泽菲(EK010)